如何确保 RFID 商标电子标签的耐用性?防水、抗摩擦设计要点
一、防水设计:阻断水汽侵蚀,适配多场景环境
防水是保障 RFID 商标电子标签耐用性的基础,需从基材、封装、接口三方面构建防护体系。基材选择上,优先采用聚酰亚胺(PI)或改性聚酯薄膜,这类材料本身具备优异的防水性,且在 - 40℃至 85℃温度区间内不易变形,适配服装水洗、户外仓储等潮湿场景;若需更高防水等级,可在基材表面覆盖PTFE(聚四氟乙烯)涂层,防水等级可达 IPX7(可在 1 米水深浸泡 30 分钟)。
封装工艺需避免缝隙漏水,推荐采用热压合密封工艺,通过高温高压将标签上下层基材紧密贴合,缝隙宽度控制在 0.1mm 以内,同时在天线与芯片焊接处涂抹纳米防水胶,防止水汽从焊点渗入损坏电路。对于需频繁水洗的服装标签,还可增加PET 防水层,经测试可承受 50 次标准水洗(40℃水温、常规洗涤剂)后仍保持正常识别性能。
二、抗摩擦设计:强化表面防护,延长使用周期
抗摩擦设计需兼顾表面硬度与柔韧性,避免标签在运输、使用中因摩擦磨损失效。表面处理方面,采用UV 固化涂层,固化后表面硬度可达 H 级(铅笔硬度测试),摩擦系数降至 0.2,经 1000 次往复摩擦测试(500g 负重)后,标签表面无明显划痕,信息读取成功率仍保持 98% 以上。
基材与结构设计上,选择高韧性复合材料(如聚酯与玻璃纤维复合基材),提升标签抗撕裂能力,同时将标签边缘设计为圆弧过渡结构(半径≥1mm),减少棱角处的摩擦损耗。对于服装水洗标类标签,可采用嵌入式设计,将标签嵌入面料夹层中,仅暴露必要的识别区域,既避免直接摩擦,又不影响服装穿着体验。此外,芯片与天线的连接部位采用加强筋结构,增强抗拉伸与抗摩擦能力,防止因摩擦导致电路断裂。